楼主
高考报考成功可能性预测公式
历来把高考的同学分成两类:一类是目标极其明确的,就是非清华、北大、**大不去的那部分同学,这类同学只要平日学习基础可以,同时高考场上发挥稳定,剩下的就看你的运气了。而第二类同学是想考上大学,但是又非常迷惘,不知道下一步选择在哪个城市、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同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的这部分同学。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给后一类同学的,前一类同学就不必看了。经过我多年的经验,我总结了一个非常粗糙的公式,大致说明一下高考报考学校、专业的选择过程。对于尚未报考的同学提供一个报考参考依据,对于已经报考的同学也可以用来进行评估当初报考成功可能性的大小。公式如下:
G=(S1×A1×P1) / (L2×U2×M2)
其中G代表成功的可能性,S1、A1、P1代表正向因子,L2、U2、M2代表负向因子,正向因子除以负向因子,其结果数值越大,代表能成功进入目标大学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正向因子中,S(school)代表考生所在的学校,在这里,由于一所大学在某个地区所定的招生数是一定的,所以,我们所要考虑的是该考生所在的学校在所在地区的教学质量和排名地位如何。在这里,我们粗略的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省(市、自治区)重点中学,这个排名越靠前越好;第二档,市(或区)重点;第三档,一般普通高中。三个档次中第一档次分值为3,第二档次分值为2,第一档次分值为1。
在正向因子中,A(Ability)代表考生平时的平均学习水平,也就是该生在所在学校的平均排名是多少,按照总人数的多少,平均(或非平均的)分成三个档次,前一档次分值为3,中间的为2,最后的为1。
在正向因子中,P(performance)代表考生在考场上的临场发挥水平,如果估分(或者凭感觉)的结果是超常发挥,其分值为3,正常发挥为2,发挥失常为1。
三个正向因子连乘,得出一个结果,最高为27,最低为1,这个结果代表你的竞争力。
说完了正向因子,我们在说说负向因子,另外的三个负向因子。
在负向因子中,L(location)代表你所希望考取的目标城市,因为现阶段中国的发展是非常不均衡的,这种国家发展的不均衡必然会导致地区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而人才永远是流向机会多,生机勃勃,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因此,越往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高的城市,竞争力越大。俗话说人往高处走,高考也是一样的,按照我们国家通行的分类,我把我国大学所在的城市分为三个档次。第一个档次,沿海热点经济发达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等;第二个档次,区域中心城市和中部城市,比如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青岛、大连、杭州、西安、武汉、郑州、长沙、重庆、成都等;第三个档次,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和西部城市,比如呼和浩特、银川、石家庄、保定、兰州、贵阳、昆明等。在这三个档次中,第一档次分值为3,第二档次分值为2,第三档次分值为1。
在负向因子中,U(university)代表你所希望考取的目标学校,学校也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档次:第一档次,名校: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协和,南开,复旦,上交大,中山等;第二档次,其他211入选学校;第三个档次,其他一般本科院校。在这三个档次中,第一档次分值为3,第二档次分值为2,第三档次分值为1。
在负向因子中,M(major)代表你所希望考取的目标专业。一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档次:热门专业如法律,金融,管理,新闻,计算机,通信等为第一档次;而一些大众化的专业如国际政治,会计,中文,数学,物理,和大多数工科专业可以归为第二档次;一些冷僻的专业如农林水和部分冷僻专业等是第三档次。在这三个档次中,第一档次分值为3,第二档次分值为2,第三档次分值为1。
三个负向因子连乘,就会得出一个数值,这个数值代表你所期望考取目标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