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贴子 搜作者(贴子) 搜作者(回复)
昌吉家教网首页 | 
社区首页 > 语文专区 > 浏览
楼主
一个国家中最富的那个人
    这是一群传说中的人们。他们低调、冷静、圆润,像一枚枚形状迥异却功能相近的金币。他们都不可思议地富有,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那些财富只有用想像的方式才可能被消费掉。

    他们是一个国家中最富的那个人,这个人,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在这个商业主导一切的社会中,这已不仅仅是一个金钱数字的概念,而更带有象征和寓言的韵味。于是,对这一族群的解读,便超出商业经略的范畴,而更带有生命审视的意味。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笔者和助手以《福布斯》最新公布的2005年全球富豪榜为依据,对3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富进行了一次“故事整理”,所得出的一些印象和结论,可能在很多人读来会感到有一点点意外。

——————————————
他们尽一切努力使自己默默无闻
——————————————

    美国作家爱伦堡在评论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时说:“她尽一切努力使自己默默无闻。”这句话用在很多首富的身上似乎更加合适。

    有时候,首富们的低调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2004年,德国的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以411亿美元的资产跃居全球第三富豪,而人们发现,最新关于两兄弟的采访是在1953年,而最近刊登过他们照片的报纸是在15年前出版的,惟一被大家知道的是:他们中哥哥卡尔如今已82岁,弟弟特奥也已经80岁。

    西班牙首富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高纳是另一个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欧洲老头。这位铁路工人和家庭妇女的儿子现在已经成了世界时装界财富总值第二的有钱人,他所经营的时装连锁店开在全球最繁华的都市大道上,可是在几乎所有的西班牙报纸上都没有一条关于他的新闻,他也从不在媒体前露面。有人好不容易找到他的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2003年关于他旗下的一家公司上市的第一个报道;另外一张是关于这家公司股票上市之后的报道配图。而更有趣的是,这两张照片上胖胖的奥尔特加穿的竟然是同一件衣服。

    在亚洲的日本,曾经以775亿美元的股票市值超过比尔·盖茨当过一天“全球首富”的软库总裁孙正义如今已风光不再,他的资产缩水98%,目前仅为15亿美元,而替代他的却是一位55岁才接上班、从来不在媒体抛头露面的茶酒商——三得利集团的总裁佐治信忠。即便在日本他也算不上是一个公众人物。

    在绝大多数的现任首富中,特别是在欧洲大陆,低调似乎是他们共同的性格特质。跟很多人想像完全不同的是,他们往往不定居在伦敦、巴黎这样的大都市,而是常年生活在一些不知名的小乡村和小城市里。他们几乎从不参加群星闪耀的派对或嘉年华活动,尽管这些奢侈光鲜的活动很多是由他们的公司所组织或出钱主办的。他们也很少出现在诸如“财富论坛”、达沃斯企业领袖年会这样的商业盛会中,世界很少听到他们宣讲自己的财富智慧,或为自己著书立说——“不着文字”似乎是一条不成文的“首富传统”,20世纪初的美国首富洛克菲勒便在遗嘱中严厉禁止后人为他写传记。他们只是默默无闻地一天一天把自己的财富数字累积上去,让那些金光闪闪的金钱拦挡住任何射向他们的好奇的光线。

    与低调相伴的是生活的简单和节俭。一度被认为财富很可能超过了比尔·盖茨的瑞典首富坎普拉德是宜家的创办者。这位农场主的儿子、第二代德裔移民,用一生的时间打造出一个令人生畏的家具连锁帝国。人们对他的描述是这样的:坎普拉德从来缺乏光鲜的外表,他没有时髦的服饰、昂贵的手表和豪华的轿车,出门旅行总是坐经济舱。如果公司为他预订了昂贵的东西,他会非常恼火。在宜家总部吃工作午餐,他会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钞票付账。他喜欢喝酒,但不一定要贵重,一瓶廉价的威士忌能让他更加愉快。他会开着老式的沃尔沃汽车到处乱窜,或坐着公交车去菜场淘廉价蔬菜……

——————————————
“首富部落”中的新贵
——————————————

    成为一位首富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这是很多人所关心的。

    我们研究30个国家和地区首富得出的结论,是足以让所有人都充满信心的:这30个人的父辈没有一个是首富!3代以上的豪门世家不到两成,其家族产业为钻石、啤酒、服装、媒体,两成左右是第二代创业,父辈完成了公司的原始积累,传到子女手中则攀上了事业的尖顶,另外,中产阶层出身的占到了四成左右,他们是个人奋斗的典范,而还有两成则是出身极其卑微,如矿工、小店职员、移民、不名一文的“穷小子”,甚至走私贩子。

    也就是说,如果机缘凑巧、天纵奇才,任何人从现在开始都是有可能终其一生成为一个国家的首富。

    往往是在一些发展中或转型期国家,容易发生一些戏剧性的财富爆增事件。第一个被印上中国首富标志的牟其中在某种意义上便是一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贸易贩子,他把四川的滞销罐头贩卖到俄罗斯,换回来几架后来一一掉下来的飞机。但是,在当时,只有像他这样的灰色商业活动才可能在中国迅速地聚敛起相当的个人财富。

    如今已是英国首富的阿布在并不遥远的1989年,还是莫斯科机场的一个走私贩子,“他的包里装满了万宝路香烟、夏奈尔香水等违禁品,为了把这些东西带上飞机,他可真没少费劲儿,铤而走险地跟警察和安检人员斗了大半天智力才闯关成功”。

    这样的故事太过粗劣,但是却发生在所有的体制转型国家中。这些首富的出没,为年龄普遍偏高的首富榜注入了一股充满血腥、草莽的丛林气息。

——————————————
“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
——————————————

    当财富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消费和享受之后,它的拥有者将如何处置,这是一个比创造这些财富更为艰难的命题。

    从来没有人因为富甲一时而长久地被人们纪念,相反,人们常常提起的是他对待财富的态度及相关的细节。当代商业调查公司的奠基者乔治·盖洛普博士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们对历史上有些人物念念不忘,有时并非由于他们的政绩如何、战功多大、拥有多少财富,而只因为他们的有些性格上的细微特点。”

    现在正被我们仰望着的这30个首富,在性格上确乎非常像一枚硬币:低调、坚硬、圆润,貌似不近人情。他们中间,只有一位——以色列女首富——有过3次婚姻经验,5位有两次,其余均为一次。家庭的稳定与和谐,看来始终是财富得以循序累进的前提。拥有欧莱雅的法国女首富利利雅娜常对她的朋友们说,维持了50年的美满婚姻才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财富,相对于财富而言,婚姻对于一个女人才更有意义。“在沉默之外,这个家族所追求的是生活中的朴实无华以及明慧睿智”,这个评论适合利利雅娜,也适合很多首富家庭。

    在首富中没有作家、艺术家,甚至没有出名的艺术鉴赏家,如果一定要算一个的话,倒是意大利的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这位少年时在音乐船上卖过唱片的富豪兼总统,在2001年曾出过一盘他的情歌专辑。首富很少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前任英国首富威斯敏斯特公爵便对自己有个“最好的描述”:杂而不精,什么都懂点,什么也不精通。或许,这种杂家的职业姿态使得首富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财富本身。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避讳对文化和品位的轻视。澳大利亚的首富帕克·克里是一位与默多克齐名的传媒大亨,他坦然承认自己,“喜欢电影和体育,藐视艺术性的、高雅的东西。讨厌文学和美术,认为去悉尼歌剧院听场音乐会纯粹是活受罪。从不读书,因为从小就有阅读困难症,书房里放着的是大量的电影录像带”。

    如果一定要为这些富豪寻找一个共同的精神特质的话,就是他们无一例外地将财富与慈善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做给世人看的。

    一半以上的首富是他们国家中最大的慈善捐赠人。比尔·盖茨已经宣布,将在身后将所有名下资产全部捐献给慈善基金,只为3个子女各留1000万美元。关于他对慈善的皈依则有一个未经考证的小故事:盖茨在40岁成为首富后,要求捐款的信件像雪片般飞来,但盖茨一概不理,这令他父母十分难堪。老盖茨后来回忆说,他母亲和我一直劝告他,作为一个好公民,一定要多为社会做些事。但盖茨听不进去,有时妈妈的唠叨让他不耐烦,他就还嘴:“妈妈,我有一个公司要管理。我为社会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让这个企业成功。”促进盖茨根本转变的是1993年秋天,他和妻子梅琳达等人到非洲旅游,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颤。回国后,盖茨马上建立了基金会,开展慈善工作,以前那个被讥为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开始大笔捐赠。

    有人曾经用马斯洛的生命需求理论解释富人们的慈善举动。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则认为,在中产阶级仍很落后的国家,都曾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盛行不择手段地通过赚钱牟取私利,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阶段。而成熟商业社会的标志则是,人们从物质的追逐中脱离出来,开始去发掘生命中另外一些抽象、形而上的价值。一个国家如此,任何个人也不例外。

    20世纪初的美国首富安德鲁·卡内基由一个纺织女工家的穷小子成长为一代钢铁大王,他在晚年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到了慈善和宗教事业之中,今天在美国各地,你到处可以看到卡内基捐款建立的图书馆、博物馆。与他同时代、一手打造了华尔街的美国金融家J·P·摩根在晚年大量购买艺术品用于捐赠,死后仅留下数千万美元,当洛克菲勒得知这个数字后说:“摩根都算不上是一个富人。”而洛克菲勒,在商场上是一个小气、冷酷无情的人,但在晚年,他也捐出了绝大多数的财产,在遗嘱中他说:“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

    卡内基、摩根和洛克菲勒是幸运的,他们终身沉迷金钱游戏,享受到了其中的刺激、惊险和快感,然后在临死之前,他们终于找到了游戏的答案。

    财富是什么?我们可以用财富去买到什么?生命中有没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这些问题,横亘在每个人的面前,任何人的一生都绕不开去。在这一点上,你、我和首富,正是处在同一条答题线上。
作者:詹老师(382770)06-02-08 22:06回复此贴
1楼
比尔盖次两天挣的钱可能是我们一辈子都赚不来的
作者:221.208.115.*06-02-28 15:13回复此贴
共有回复1篇 1
回复内容:
百分·昌吉家教网 ©2003-2015